《经济贸易信息》(2022年第60期)

发表日期:2022-04-08    来源于: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1349

2022年第 60期(总第 1107期) 2022年 4月 2日

面对高通胀美联储官员转变看法鸽派逐渐淡出视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在 3月中旬实施了 2018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并发布预测,暗示将对过高的通胀采取更为激进的姿态。自从会议期间的缄默期结束后,美联储官员的公开评论措辞就更加强烈。两周前的预测中值为到年底利率将升至约 1.9%,但现在看来这个预测似乎仍偏鸽派。官员们的态度在很短时间内发生了明显转变,可能会对今年余下时间的决策产生很大影响。期货交易员预计,在 3月 16日加息 25个基点之后,美联储官员可能在 5月和 6月再加息 50个基点,并在年底前将政策利率区间提高到 2.5%~2.75%。分析师们也在上调他们的预期。明尼亚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卡什卡利在六个月前,还认为今年根本不需要加息,因为通胀会自行下降:疫情消退会使更多的工人回到劳动力市场,缓解工资压力,而且供应链会得到修复,使生产商能够满足需求。他现在希望在年底前再加息 1.5个百分点,与两周前的预期中值一致。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博斯蒂克也提高了加息预期,但他对乌克兰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使他的利率预测低于其他官员的预测中值。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呼吁“尽快”加息,引发了对加速升息的猜测。他表示,希望劳动力市场足够强大,能够承受即将到来的政策紧缩,包括美联储的缩表措施。如果加息能够削减一些对劳动力的过度需求,而又不会明显损害增长,并且放松供应链限制有助于降低通胀,那么美联储或许能够让经济温和过渡到较慢但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水平,就像鲍威尔所希望的那样。

美国副总统强调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4月 1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发表讲话,强调美国政府对发展社区贷款机构和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努力。哈里斯表示,通过两党基础设施法,美国政府已投资 1100亿美元建设并维护国内道路和桥梁,以帮助小型企业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到客户;还投资了 650亿美元用于确保美国小型企业可以负担得起高速互联网的使用。美国政府将持续与财政部长和小企业管理局局长积极合作,扩大社区贷款机构的覆盖面。除此之外,哈里斯表示,美国一直关注着国内住房问题。美国政府已提议在 10年内为社区贷款机构提供 5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投资建设和修复住房项目。
俄外长:俄印已实施本国货币贸易支付机制 4月 1日,正在印度访问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印两国已经实施卢布 -卢比贸易支付机制,并将进一步加强这一支付系统。拉夫罗夫在与印度外长苏杰生会谈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俄罗斯已经建立与印度等国使用本国货币进行贸易的系统,并将加大力度摆脱以美元为基础的支付系统。美国的压力不会影响俄印之间的伙伴关系,俄印将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石油、军事装备和其他商品的贸易。据印度外交部当天发表的声明,两国外长在会谈中讨论了乌克兰局势。拉夫罗夫从俄罗斯的角度向印方介绍了俄乌谈判等情况,苏杰生则强调了结束敌对行动的重要性拉夫罗夫 3月 31日晚抵达新德里对印度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印度总理莫迪 1日会见了拉夫罗夫。

亚洲工厂活动大多放缓受累于中国需求下滑和乌克兰危机
大多数亚洲工厂活动 3月都有所放缓,因中国需求下滑以及乌克兰危机导致的原材料成本上升,加剧了本已遭受供应链持续中断困扰的企业面临的压力。日本因新冠疫情缓解而获益,但燃料和谷物成本飙升给许多依赖能源进口的亚洲经济体的前景蒙上了阴影。中国收紧新冠防疫措施,制造业运行受到严重影响,局部地区临时减产停产,拖累 3月制造业 PMI创 25个月新低,其中产出和新订单指数亦为 2020年 2月以来最差。中国 3月官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 PMI双双跌破 50。分析师表示,中国活动放缓对亚洲来说是个坏兆头,亚洲的大型制造商依赖中国消费。另外数据显示,韩国、中国台湾和越南的工厂活动放缓,马来西亚工厂活动萎缩,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拖累。摩根资产管理亚洲首席市场策略师许长泰表示:“主要传导渠道将来自大宗商品价格,比如能源、石油、天然气以及食品……将要发生的情况是,制造商,特别是一些更下游的制造商将面临更多成本压力,”他表示。

英国电费涨价陷入“燃料压力”的家庭恐一夕之间翻倍
4月 1日,侧重观察生活水平的智库 Resolution Foundation在一份报告中警告,电价上限 10月份还将再次上调,可能又会有 250万个家庭陷入燃料压力。在英格兰至少将 10%预算花在能源支出方面的家庭数量在周五将会翻倍,达到 500万,并且还将进一步增多。这一比例被认为代表了家庭的“燃料压力”。从本月起,英国能源监管机构对
使用范围最广电价所规定的上限将上调 54%,意味着约 2200万客户的能源账单每年将增加数百英镑。 Resolution Foundation称,即使考虑到政府的新退税计划,最贫困的五分之一家庭能源支出在预算中所占份额,也将是最富裕五分之一家庭的两倍以上。 Resolution Foundation表示,英格兰东北部约有 24%的家庭现在处于燃料压力之中,到 10月份可能增加至 41%。“今秋能源账单将再次增加,因此迫切需要提供更多立即支持, ”Resolution Foundation资深经济学家 Jonathan Marshall称。他呼吁制定一个明确的长期战略,改善家庭的抗冲击能力,增加可再生能源与核能发电,并改革能源市场,降低家庭能源支出对全球天然气价格的依赖程度。 Resolution Foundation表示,帮助受影响最严重家庭的更有效方式是福利制度而不是退税。

俄乌冲突和能源价格冲击日本商业信心
日本央行的最新季度调查显示,日本大型制造商的信心,自 2020年 4月至 6月的季度以来首次下降,这标志着这个亚洲第二大经济体的一个转折点。此前,日本企业对新冠疫情结束持谨慎乐观态度。但这项在 2月底至 3月底之间进行的调查也显示,日本企业界所做的汇率假设,与日元汇率的近期现实之间存在巨大脱节。日元本周跌至 7年来的低点。日本央行的商业信心短观调查( Tankan Survey)显示,第一季度企业信心指数从前 3个月的正 17降至正 14,而市场预期中值为正 12。短观调查是日本最全面的经济指标之一,询问大型企业认为商业环境是“有利”还是“不利”。从前者中减去后者,得到的综合读数介于负 100和正 100之间,高于零的数字表示商业情绪为积极,低于零的数字表示商业情绪为消极。虽然生产机械等行业的信心在截至 3月的第一季度维持不变,但纸浆和造纸等行业的情况有所恶化。在 Omicron变种卷土重来后,工厂停产,汽车产量下降。大型制造商预计未来 3个月情况将进一步恶化,预计该指数为正 9。大型非制造业企业也出现了这种下降趋势,它们在调查中的得分从正 10降至正 9。据日本央行称,在这些公司中,住宿和食品服务预计将因解除新冠准紧急状态措施而出现显著改善,但该行业分类指数预计在未来 3个月仍将处于负值区域。调查发现, Omicron疫情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抑制,俄乌冲突和随后对俄罗斯的制裁引发的金融市场不稳定,以及能源价格上涨和日元贬值导致的成本上升,都给企业带来了压力。冈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TakujiAida表示:“这项调查旨在评估日本经济下行风险的深度,但并不像之前预期的那么糟糕。”虽然日元贬值可能会导致采购成本上升,从而对利润构成额外压力,但Aida表示,日元走软会提高出口价格,从而提振日本经济,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欧洲战争的负面影响。

特斯拉与淡水河谷签署“秘密协议”确保镍供应
近年来,在疫情反复、供应链受阻的背景下电动车企业面临的困难重重。在俄乌冲突升级之后,作为电池正极的重要原材料之一,飙升的镍价更是使这一情况更加雪上加霜。目前,尽管镍价已从高位回落,但仍保持在去年同期价格的两倍左右。特斯拉近日已与矿业巨头淡水河谷达成多年供应协议,以此来保障特斯拉得到充足的镍供应。据悉,协议涉及加拿大产出的镍。超前于大多数同行的是,特斯拉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如何保障自己的供应链稳定,这当然也包括稳定的镍供应。 2021年以来,特斯拉便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搜寻足够的镍,并与多家镍供应商达成了采购协议。此外,该公司还在不断推动原材料加工和电池制造方式的进步。投资公司 LoupVentures的 Gene Munster表示:“特斯拉在镍供应方面做的充足准备将成为未来的隐藏竞争优势,该公司继续领先对手一截。”

德国考虑将俄气和俄油的德国子公司国有化
面对高企的油价和气价,以及供应紧张的能源市场,作为主要能源消费国的德国急于想办法增产和降价。据悉,德国经济部正在考虑将俄罗斯天然气公司 Gazprom和俄罗斯石油公司 Rosneft的德国子公司国有化。德国考虑将俄气和俄油的德国子公司国有化,主要是为了防止其国内的能源供应中断。如果这些重要的能源公司倒闭或者陷入资金困境,将其国有化后有利于德国管控,防止发生大规模停电。这两家公司在德国能源市场上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俄油德国子公司在德国炼油厂业务中的占比高达 25%,而俄气德国子公司主要经营天然气储存设施。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油价飙升,而且此前德国还叫停了北溪二号天然气输气管线,这对德国天然气市场的影响巨大。另外,俄罗斯于 3月宣布,要求以卢布支付燃料费用,全球部分天然气供应受到干扰或中断,使得德国周三得不得启动了一项管理天然气供应的应急预案。俄罗斯可能断供天然气令欧洲各国如坐针毡,尽管美国加大了对欧洲的液化天然气供应,但是德国方面仍然希望通过将俄气的德国子公司国有化的方式来稳固其天然气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对俄罗斯发起的一系列制裁中,俄罗斯的银行、金融公司,以及和欧美的部分贸易往来都受到了制裁,但是俄气和俄油的德国子公司一直受到制裁豁免。

德国化工巨头警告:如果俄天然气断供将导致“全面崩溃”
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其签署了一项天然气交易规则的法令,即 4月 1日起要求“不友好国家”以卢布购买俄罗斯天然气,否则将强制断供。近期能源价格飙涨,使得不少欧洲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抬升,不仅降低了利润,还打压了生产景气度,一些公司只能被迫减产,甚至停产。日前,欧洲最大化学品制造商、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的首席执行官 Martin Brudermuller指出:“俄罗斯供应德国 55%的天然气,如果突然切断将会导致“全面崩溃”,届时德国将面临高失业率,许多企业也会破产,造成难以复原的伤害。” Brudermuller警告称,德国是欧洲大陆最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国家,如果俄罗斯断供天然气,将会使德国陷入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摧毁近年来的繁荣景况。 Brudermuller认为,天然气无论是作为化学品的原材料还是能源来源,都无可取代。他表示,天然气短缺将会对化工行业造成双重打击,除了没有足够能源进行生产以外,还会缺乏制造产品的关键原材料。他指出,巴斯夫使用的天然气中,约 60%是生产化学品必须的能源,其余 40%则是用作关键原材料,以此来制造基础化学品,“几乎所有工业都得用这些化学品”。此外,德国化学产业协会 VCI也警告称,德国化学行业和制药行业每年要使用 280万公吨天然气,在德国的年总消耗量中占比超过 25%。VCI指出,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德国天然气报价已飙涨 70%,如果没有俄罗斯的供应,德国经济将面临重大损害,比如许多化工厂和制药厂将可能会面临停产。
日本:不打算撤出俄罗斯资源开发项目
4月 1日,日本经济产业相萩生田光一针对日本拥有权益的俄罗斯石油和液化天然气( LNG)的资源开发项目表示“不打算撤出”。日本的商社等在当地向“萨哈林 1号”、“萨哈林 2号”和“北极 LNG2”这 3个项目出资。日本政府认为在能源安全保障上,这些项目今后均不可或缺。萩生田针对远东的萨哈林 1号和萨哈林 2号表示“(日本)拥有权益,确保了长期的供应来源。在目前的能源价格上涨局面下,相比市场价格能低价采购。在能源安全保障方面极为重要”。针对北极圈的 LNG开发项目北极 LNG2也表示“不打算撤出”。由于经济制裁,从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领域的新增投资被禁止。向北极 LNG2出资的日本和法国企业将无法展开新增投资。萩生田表示“将分析制裁的影响,适当加以应对”。日本经济产业省、伊藤忠商事、日本石油资源开发、丸红和 INPEX向萨哈林 1号出资。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向萨哈林 2号出资。北极 LNG2的出资方中则包括日本三井物产和独立行政法人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 JOGMEC)。

佳能将于 2023年上半年发售 3D半导体光刻机
佳能正在开发用于半导体“三维( 3D)”技术的光刻机,在人工智能( AI)等使用的尖端半导体领域, 3D技术通过堆叠多个芯片来提高半导体的性能。新的光刻机产品最早于 2023年上半年上市。曝光面积扩大至现有产品的约 4倍,可支持 AI使用的大型半导体的生产。当前,通过减小电路微细程度来提高集成度的“微细化”速度放缓,佳能计划开拓有望增长的 3D领域。 3D技术是通过堆叠多个半导体芯片使其紧密连接来提高性能的方式。在放置芯片的板状零部件上,以很高的密度形成以电气方式连接各个芯片的多层微细布线。佳能正在开发用于形成这种布线的新型光刻机。新产品通过在原基础上改进透镜和镜台等光学零部件,来提高曝光精度,曝光面积达到原产品的 4倍。在用于 AI系统等的尖端半导体领域,连接的芯片数量不断增加,半导体产品的尺寸越来越大。半导体大型化导致连接的零部件出现增加趋势,此次的设备可支持连接零部件的制造。为了增加布线密度,新产品提高了分辨率。普通光刻机的分辨率为十几微米,但新产品还能支持 1微米的线宽。

韩国 3月出口同比增长 18.2%创新高
4月 1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的《 3月份进出口动向》资料显示, 3月出口同比增长 18.2%,为 634.8亿美元,创下 1956年开始贸易统计以来的单月新高。由此,韩国出口连续 17个月保持增势,并连续 13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分析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半导体( 131.2亿美元)和石化( 54.2亿美元)出口创下历史最高水平。按行业看,无线通信( 44.5%)、显示器( 48.4%)、石油制品( 90.1%)、钢铁( 26.8%)等传统主力产品,以及生物( 24.2%)等新产业的出口均有所增长。按国别看,对华( 16.6%)、对美( 19.9%)、对东盟( 44.4%)等主要市场的出口刷新单月历史纪录,对中东( 17.4%)
和中南美( 25.6%)等新兴市场的出口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同期,受能源价格暴涨和生产资料进口增加的影响, 3月进口同比增长 27.9%,为 636.2亿美元,刷新去年 12月创下的最高纪录( 611.6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均大幅增加。值得一提的是,俄乌冲突带来的石油供应恐慌导致上月油价暴涨至每桶 110美元。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扬影响,原油(同比增 72%)、天然气( 200%)和煤炭( 441%)的进口总额创下历史最高值 161.9亿美元,拉动整体进口增长。受此影响,贸易收支时隔一个月再现逆差,逆差额 1.4亿美元。产业部就此表示,贸易收支受能源进口激增影响出现小幅逆差,但得益于创纪录的强劲出口势头,与主要国家相比指标仍保持较好水平。

统计:韩国 2月网购交易额同比增 23%
4月 1日,韩国统计厅发布的“ 2022年 2月网购动向”(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 2月餐饮服务网购交易额同比增加 23%,为 2.244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117亿元),较新冠疫情在韩国开始扩散的 2020年 2月增加 97.7%。自疫情爆发 2年来,食品、农副产品网购额增加 37.8%。据统计厅分析,由于疫情扩散和防疫措施的实施,人们的外部活动和聚会受限,在家点外卖及线上买菜的人增加。统计厅方面指出, 2月日均餐饮线上交易额为 801.5亿韩元,为 2017年 1月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最高值。外卖菜单呈现多元化和高级化的趋势,推动移动终端的交易增加,从而促进餐饮线上交易额增加。同期,网购交易额为 15.4314万亿韩元,同比增加 13.7%,较两年前增加 30.9%,环比则减少 6.4%。按商品类别来看,餐饮服务( 23%)、家电·电子·通信设备( 20%)、生活用品( 17.9%)、旅游及交通服务( 35.6%)的网购交易额增加,化妆品( -6.8%)则减少。网购中移动终端交易额占比 76.4%,同比增长 4.3个百分点,为 2013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最高值。餐饮服务中使用移动终端的交易额占整体的 97.7%,电子优惠券服务( 89.8%)、宠物用品( 87.2%)、儿童幼儿用品( 84.7%)中使用移动终端的交易额占比较高。另外, 2月零售总额中网购交易额占比为 28.9%。

调查显示拟缩小或退出在俄业务的日企占 44%
日前,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发布消息称,以进驻俄罗斯的日资企业为对象的调查结果显示, 44%的日企回答称预计半年到一年后将缩小业务规模或者退出。 2月下旬的上次调查中,该数据为 17%。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已过去 1个月,该结果反映了企业加速离开俄罗斯的现状。调查于 3月 24日~ 28日实施,在 211家企业中获得了 97家的有效答复。回答“缩小”的占 38%,回答“退出”的占 6%。此外,回答“不清楚”和“维持现状”的分别占 29%和 25%。回答“扩大”的占 2%。2月 24日、 25日实施的调查中,回答“缩小”的占 17%。由于西方各国的经济制裁与俄罗斯的反制措施,当地的业务环境变得不透明。认为已有或者预测将出现不良影响的企业达到 99%。具体而言,“物流的混乱和停滞”、“货币结算困难”比较醒目。已从俄罗斯撤走驻在人员的企业占 81%。全员撤离的占 67%。理由中,企业较多提及的是“移动路径的选择减少了”、“外务省提高了危险级别”。许多企业撤回了日本。

电池材料价格走高,纯电动车掀起涨价潮
纯电动汽车( EV)正在迎来涨价潮。原因是由于俄乌冲突导致的供应风险,电池材料的供求日趋紧张,美国特斯拉等纯电动汽车相继启动提价。主要原料之一的镍涨至上年的 2倍多。涨至上年 6倍的锂等非俄罗斯产的资源也持续上涨。价格上涨和供应短缺或将成为纯电动汽车普及的绊脚石。“在原材料和物流方面,都面临重大的通货膨胀压力”——特斯拉首席执行官( CEO)马斯克 3月 13日在推特上这样表示。特斯拉 3月中旬在美国将全部车型的销售价格提高 4~10%,在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主要消费国也进行了提价。即使在纯电动汽车迅速普及的中国,车载电池的供货量在全球和中国分别排在首位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 CATL)自 2021年下半年以后也 2次提高电池价格。美国通用汽车出资、以廉价纯电动汽车而闻名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也在 3月 24日将主力车型提价 4000~8000元。涨价潮的震源是镍和锂等用作电池材料的稀有资源的价格上涨。电池被认为占到纯电动汽车制造成本的约三分之一,原材料价格走高直接影响纯电动汽车的价格。镍价的上涨尤其显著。俄罗斯占镍产量的约 1成,在用于电池材料的高纯度产品领域则掌握 2成以上份额,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供应风险加剧。作为国际指标的伦敦金属交易所的 3个月期货价格 3月 7日一度涨至每吨 5万 5000美元,创出历史新高。截至 3月 24日镍价仍超过 3万美元,维持着达到上年 2倍多的高价。日本阪和兴业的伴野纯一指出,“这属于只有高档车才用得起的价格水平”。资源价格走高再加上日元贬值,收入增长缓慢的日本的消费者购买力正受到挤压。如果价格居高不下、纯电动汽车的普及迟缓,也会引发阻碍日本迈向低碳社会的风险。

 

 

头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首页 |  对虾之都概况 | 新闻资讯 | 产品展示 | 供求信息 | 养殖技术 | 市场导向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对虾之都--湛江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8683号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经济开发区乐山路23号恒兴大厦2118 Email:zjaap@vip.163.com
电话:86-0759-3582632 传真:86-0759-3582631
技术支持:广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