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 69期(总第 1116期) 2022年 4月 18日
一季度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额增长较快 2022年 1-3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 4881亿元人民币,执行额 31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0.3%和 17.2%。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 2648亿元,执行额 17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6%和 12.1%。以美元计算, 1-3月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 749亿美元,执行额 48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14.5%和 22.0%。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 407亿美元,执行额 2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8.1%和 16.8%。从业务结构看, 1-3月,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 ITO)执行额 718亿元,同比微降 0.5%;承接业务流程外包( BPO)和知识流程外包( KPO)执行额分别为 341亿元和 669亿元,同比增长 11.3%和 30.2%。从区域布局看, 1-3月,全国 37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总计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 2388亿元,执行额 1576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额的 90.2%和 91.2%。长三角地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 1203亿元,执行额 9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1.6%和 17.7%,占全国总额的 45.4%和 52.9%。从国际市场看, 1-3月,我国承接中国香港、美国、欧盟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为 424亿元、 349亿元和 223亿元,合计占我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 57.6%。我国承接 RCEP成员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 382亿元,同比增长 3.2%,合计占我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 22.1%。从企业性质看, 1-3月,民营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 505亿元,占全国 29.2%,同比增长 42.9%,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 30.8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 801亿元,占全国 46.4%。从吸纳就业看,截至 2022年 3月底,我国服务外包累计吸纳从业人员 1422万人,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 915万人,占 64.3%。
国内产业界对供应链受创的担忧显著升高 随着疫情反复,国内产业界对供应链所受冲击的担忧日益升高。 4月 15日,华为智能汽车 BU的 CEO余承东表示,如果上海等地不能及时复工复产, 5月之后,所有涉及上海供应链的科技、工业产业都将面临停产。本轮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已经波及到整个产业范围,尤其是汽车行业,首当其冲遭到打击。自三月疫情出现起,广东、上海、吉林三个中国汽车工业核心地区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2020年,三地区汽车产量为 844万辆,占我国汽车总产量 33%;乘用车总销量为 293万辆,占我国总销量的 15%。同时,三地区拥有自主零部件企业约 23家,包括上海 17家,长春 4家,广州 2家;以及外资零部件企业 21家,包括 BOSCH和 YAZAKI等重要品牌,涉及包括上汽、通用、奔驰和宝马等在内的数个客户。上汽集团 2021年产能为 1013万辆,其中上海地区产能为 196万辆,占比 19%;广汽集团 2021年产能 262万辆,广州地区产能 191万辆,占比 73%;特斯拉在国内产能 45万辆,全部来自上海地区;小鹏汽车产能 30万辆,有 10万辆来自广州地区。当前,三地区工厂不得不面对诸如整车停产、零件供应中断和交付周期延长等一系列问题,相关企业负责人的忧虑也日益加深。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的负责人此前曾先后发声,警告供应链继续中断将导致相关生产陷入更大规模的停摆。对此,相关部门已采取措施,通过搭建协调平台等手段,力图保障供应链畅通。然而,对于大规模陷入停工的产业而言,在完整供应链真正恢复运作以前,当下的担忧恐怕仍然难以缓解。
在沪外企反映经营活动已受到严重冲击 日本驻上海总领事赤松秀一日前向上海市政府递交了一份公开信,反映在沪日企当前面临的经营困难。公开信介绍,目前在上海居住着约 4万人日本侨民,约 11000家日资企业在上海落户发展,这些日企的情况不容乐观。据上海日本商工俱乐部在 4月 9日至 12日期间对 53家主要会员企业开展的问卷调查,上海市封控管理对在沪日企的物流、办公、生产以及员工生活方面均产生影响。国内物流方面, 40家企业在市内的物流停止, 36家企业对上海以外地区的物流停止,不容易取得通行证、卡车司机不足是主要原因;国际物流方面,受卡车司机和港口装卸人员不足的影响, 17家公司的国际物流完全停止,部分物流虽在运行,但有延迟情况。办公及生产方面, 50家企业采取了居家办公,但有些业务居家办公时无法开展,企业让职员留宿公司; 18家企业停工, 4家企业的员工留宿工厂应对部分工作,但原材料的进货、产品的出货均受到影响。员工生活方面,由于日企多以 4月到次年 3月为年度,所以 3、4月企业人事变动频繁, 12家企业因为封控,人员不能返任或赴任。 14家企业表示食品筹措艰难,一家位于黄浦区服务行业的会员企业甚至表示: “粮食不足已成为常态。 ”此外,部分公司结算存在障碍、无法确定交货时间等问题。赤松秀一强调, “持续了 1个多月的停工停产引起的损失和对员工造成影响以外,对今后预期的不确定也成为制约企业活动的重大因素。 ”
乌克兰危机让全球价值链衰落过程进一步加剧 乌克兰危机对当今世界经济所带来的深层效应,不在于今年全球 GDP减少多少,而在于其极大地危害了已经千疮百孔、岌岌可危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结构,破坏了 “以规则为基础 ”的国际秩序。有鉴于此,各个主权国家为了自己的经济和民生安全,不得不极大地减少对外部世界的依赖,成为一个个封闭内视的 “城邦 ”或者价值观集团,这样,必然会极大地打击建立新的全球化结构、多边贸易体系、国际货币体系以及全球产业链的努力。乌克兰危机或将成为压垮经济全球化结构的最后一根稻草。乌克兰危机效应将极大地打击对国际经济秩序、规则和契约的信心。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规则和制度的全球化,是对协议和契约的信任,对市场的信心。乌克兰危机效应让作为经济全球化基本骨架的全球价值链衰落过程进一步加剧。乌克兰危机效应让全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秩序进一步破碎。乌克兰危机效应极大地加重了各国对外部经济安全的担忧,外部安全担忧必定破坏合作、共享,破坏全球化。
通货膨胀开始横扫新兴市场国家 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已陆续公布 3月通胀数据,其中印度、印尼、菲律宾、泰国和韩国通胀数据涨幅均超过预期。印度 3月的通胀率达到 6.95%;印尼的消费者价格在 3月上涨 2.64%;泰国的通胀率达到 5.73%;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通胀涨幅由 2月的 1.9%上升至 3.4%,首都外地区则由 3.4%上升到 4.1%;韩国通胀涨幅也达到了 4.1%。不断高企的通胀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老百姓生活带来影响。马来西亚农业及食物工业部 4月 17日发布通告表示,鸡的主要饲料谷物玉米和豆粕的价格上涨,是导致肉鸡和鸡蛋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自今年 1月以来,谷物玉米和豆粕的价格分别上涨了 13%和 11%。此外,据蒙古国国家统计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以进口产品燃油为例,今年 3月份,蒙古国国内使用范围最广的 AI-92号汽油每升零售价格同比上涨 64.8%,达到 3290图格里克(折合 6.88元人民币);环比上涨 5.6%,增加 126图格里克(折合 0.26元人民币)。印尼雅加达的小吃街上,一个椰浆饭小摊贩面对原材料上涨,选择减少招牌印尼炒饭的份量,而不是提高价格或是改用次等的食材。韩国一位泡菜店崔姓老板过去会在市场上买 10颗大白菜,而现在同样的钱却只能买到 7颗。泡菜一般作为韩国餐馆免费提供的配菜,但现在这种做法也变得奢侈。崔老板的一名顾客说: “现在应该把泡菜叫做 ‘金菜 ’”。
英国评论家卡洛斯·马丁内斯:北约应该被取缔 北约成立于 1949年,也就是二战结束后仅仅 4年。北约声称的存在理由是保护其成员免受苏联的侵略和扩张。然而,当苏联解体、华约解散时,人们并没有认真讨论北约是否存续的问题。事实上,北约变得更具侵略性。这是一个咄咄逼人的核联盟,旨在加强美国的霸权。在苏联解体后的几十年里,北约从 16个国家扩大到 30个国家,这违背了 20世纪 90年代初对苏联和俄罗斯领导人反复做出的承诺,即北约的边界不会超过德国以东 “哪怕一英寸 ”。事实上,北约的边界已经从德国以东移动了大约 1000公里,直抵俄罗斯的边界。北约的这种扩张是当前欧洲危机的根本原因。 2014年,美国支持乌克兰政变,让亲西方政府上台。这个政府从一开始就表示打算加入北约。俄罗斯政府也明确表示,鉴于俄乌两国拥有 2000公里的共同边界,乌克兰加入北约将跨越俄罗斯的安全红线。俄罗斯一再呼吁与乌克兰、美国和北约进行对话,以解决其合理关切,但都遭到拒绝。与此同时,北约与乌克兰军队进行多次联合军事演习,美国总统拜登一再表示支持乌克兰成为北约成员国。这是俄罗斯在乌克兰采取 “特别军事行动 ”的导火索。欧洲和平最起码的直接条件是保证北约不再进一步扩张。从长远来看,北约和 “奥库斯 ”等冷战集团都应该被取缔,这样,人类才可以实现全球和平的共同夙愿。
俄罗斯种业遭西方“卡脖子” 德国《经济周刊》称,拜耳集团于 3月 14日宣布,该集团将停止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 “所有非必要业务 ”。拜耳表示,已经向俄罗斯农民提供了 2022年度的农业物资,将根据乌克兰局势发展来决定是否向俄罗斯提供 2023年及之后的农业物资供应。在拜耳发表声明之前,位于美国的全球四大粮商中的嘉吉和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也已表示,会缩减在俄罗斯非必要活动并停止投资。当前发生军事冲突的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主要的谷物和油料出口大国,其中小麦、大麦、葵花籽和玉米的出口量均居世界前五。但鲜为人知的是,俄罗斯很多农作物大幅依赖国外种子。统计显示,目前,俄罗斯玉米种子进口份额占播种量总数约六成,油菜籽为 88%,甜菜近 100%。马铃薯、大豆、向日葵和油菜等也是外国种子占主导。德国《商报》称,德国种子企业在俄罗斯提供近 100种种子,在俄市场占有重要地位。除了拜耳,还有多家公司在俄罗斯具有庞大业务。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报告称,德国和俄罗斯合资的乳制品集团 Ekosem-Agrar公司,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建造一家生产谷物种子的工厂。德国育种公司 Strube向俄供应甜菜、小麦、向日葵种子以及杂交种子。总部位于德国汉堡的种子生产商 Solana在俄聚焦食用土豆的种薯研发。德国种子巨头 KWS公司正在俄罗斯利佩茨克地区建立一个种子生产厂。德国农业经济学者塞尔法尔特表示,如果欧美制裁俄罗斯种子,首先意味着,俄罗斯发展粮食生产的大计划将受到打击。俄罗斯希望到 2024年,农产品出口额将增加到 450亿美元。俄总统普京近期还表示,今年俄罗斯将密切监测 “不友好国家和地区 ”的粮食出口。而实现上述目标一个关键要素在于所播种子的质量。 “中期来看,俄罗斯仍无法消除对欧美种子公司的依赖。 ”塞尔法尔特说,俄罗斯种子如果 “断供 ”,将影响它的粮食产量,最终也将影响世界粮食的供应,尤其受影响的有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还有亚洲国家。
俄欧卢布对峙将导致事实上的天然气禁运 在西方与俄罗斯的制裁与反制裁中,迄今欧盟在对俄能源制裁方面有所约束,已推出煤炭禁令,正在拟定石油禁令,但对天然气,仍未进行制裁。在反制裁中,俄总统普京发布法令要求 “不友好国家 ”用卢布购买俄气,但欧盟认为此举违反制裁,双方的对峙可能导致事实上的天然气禁运。当前俄罗斯每天通过能源销售从欧洲获得大约 10亿欧元,这有助于它免受欧盟制裁的影响。如果发生天然气对峙,将对双方造成损失。其中,对俄天然气依赖度较大的德国,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根据经济机构的联合预测,如果天然气供应立即被削减,德国未来两年将面临 2200亿欧元( 23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年产出削减 6.5%,并可能使德国明年陷入超过 2%的衰退。此外,俄罗斯财政部预计 4月能源销售收入将达 96亿美元。美国媒体指出,受能源价格推升影响,这一数字超出此前预期。彭博社曾预计,俄罗斯 2022年以来的能源出口收入已达 3210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俄罗斯上年( 2021年)能源出口收入的 1/3。
德国对俄制裁影响波及食品行业 自 2021年秋天以来,欧洲人一直面临着高昂的能源成本。随着欧盟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这波能源危机进一步加剧,并波及食品行业。报道称,由于葵花籽油短缺和能源成本飙升,德国麦当劳被迫更换其食用油,并建议特许经营商上调价格, “我们用植物混合油来炸薯条,包括葵花籽油和菜籽油,葵花籽油只占一小部分。 ”麦当劳发言人还表示, “由于目前供应有限,我们将进一步降低葵花籽油的比例 ”。目前,乌克兰和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葵花籽油生产国。此外,麦当劳还建议其餐厅经营者对菜单进行 “价格调整 ”。德国烘焙业中央协会警告称, “除了原料成本增加外,我们担心劳动力成本也会上升,令能源成本更高。 ”报道还指出,自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后,欧盟内部燃料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首席执行官马丁 ·布鲁德穆勒就警告称,切断俄罗斯天然气供应, “可能导致德国经济陷入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还有民意调查显示, 71%的德国人预计,如果进一步收紧对俄制裁,他们将承受负面的经济后果。
日本对俄实施制裁后俄木材在日价格达史上最高水平 自日本追随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以来,俄罗斯木材进口变得越来越难,导致其在日本市场的价格也涨到了史上最高水平。据日本《朝日新闻》网站报道,日本千叶县镰谷市一家木材公司表示,其经营的进口木材中,有一半是俄罗斯产,但现有库存早已被预订完。当地木材市场负责人中岛英夫称, “为了确保库存量,很多客人都会购买比平时多出一倍的量。我们无法预料下一批货何时能从俄罗斯送到。 ”除了货源不足外,当前,俄罗斯木材交易价格已涨到一年前的一倍,比日本产同类木材贵 2成左右。日本一家木材店负责人指出, “因为质量好,日本木匠很喜欢用俄罗斯木材,比日本产的使用更多。 ”日媒分析指出, “随着日元急剧贬值和建材价格高涨,日本建筑成本也将不断膨胀,民众安家恐怕会更加艰难 ”。
高盛预计未来两年美国经济衰退的几率为 35% 根据高盛集团的数据,历史表明,美联储将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即收紧货币政策,以在不导致美国衰退的情况下为通胀降温,未来两年收缩的可能性约为 35%。首席经济学家扬 ·哈齐乌斯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美联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缩小工作岗位和工人之间的差距,并通过收紧金融条件,在不大幅提高失业率的情况下减少就业机会,从而将工资增长放缓至与 2%通胀目标一致的速度。实现所谓的软着陆可能很困难,因为美国历史上的差距大幅下降只发生在经济衰退期间。 “从表面上看,这些历史模式表明美联储面临着软着陆的艰难道路, ”哈齐乌斯说。哈齐乌斯说,经济衰退并非不可避免,因为新冠肺炎后劳动力供应和耐用品价格的正常化将有助于美联储。他说, 10个发达经济体中的其他国家有更多的例子,包括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瑞典、瑞士和英国等国家。哈齐乌斯说,自二战以来,美国 14个紧缩周期中有 11个在两年内出现衰退,但其中只有 8个周期甚至可以部分归因于美联储的紧缩,而软着陆或 “软着陆 ”最近更为常见。他预计未来 12个月经济衰退的几率约为 15%。经济学家最近发现,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彭博社 4月第一周的一项调查显示, 27.5%的人预计美国经济将收缩,高于一个月前的 20%。他们预计,今年最后三个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平均为 5.7%,高于之前的 4.5%。
英国发布新能源战略 近日,英国政府网站正式公布新的能源安全战略,旨在 “促进长期能源独立、安全和繁荣 ”,为实现这一目标,英国计划生产更多 “清洁 ”和“负担得起 ”的能源。根据这份《英国能源安全战略》,未来英国将在核能、海上风电、氢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加大投资,力争到 2030年,英国 95%的电力将来源于低碳能源,此前英国政府设定的目标是在 2035年之前使该领域 “脱碳 ”。另据英国媒体报道,为实现上述目标,英国政府将设立名为 “大英核能 ”的新机构,以推动核能开发。此外,英国计划从明年起到 2030年间每年批准建设一座、总计 8座核反应堆,包括大型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即比传统核反应堆更小的核裂变反应堆,但尚未被证明能够大规模商业化运作。英国政府还将启动其 1.2亿英镑的 “未来核能扶持基金 ”支持核能的发展。由于新建核电站成本高昂、建设周期长(大型核电站可能需要 10年才能建成),近年来,英国核能开发推进困难。批评者表示,不管目的是降低碳排放还是能源价格,建设核电站都难以及时满足。英国牛津大学环境变化研究所副教授莎拉 ·达比博士表示: “任何核项目都很昂贵,建造时间长,且经常超出预算,还会留下我们仍然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核废物。 ”不过英国核工业协会对这一新能源战略表示欢迎,称这一计划可以助力英国最终实现减排目标并创造数以千计的就业岗位。英国皇家学会副主席、牛津大学化学家彼得 ·布鲁斯教授则建议英国可以用一种 “更聪明 ”的方式使用核能。目前产生的核能中,有 65%作为废热而白白损失,可以利用其生产 “绿氢 ”等。所谓 “绿氢 ”指的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再用这些电来电解水生成氢,整个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被视为实现碳中和的最佳方式。英国媒体报道称,除核能,英国政府的新能源计划还包括增加海上风电、氢能和太阳能生产。其中海上风电是新战略中的重点。根据该计划,到 2030年,英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从目前的 40吉瓦提高到 50吉瓦。英国政府在其新闻稿中称,这将 “足以为英国每家每户提供电力 ”。
连续减少 11年后,日本人口数量大幅下降 日本总务省 4月 15日公布的 2021年 10月 1日的人口估算结果显示:包括外国人在内的总人口为 1.25502亿人,较上年减少 64.4万人,创历史最大减幅,也是连续 11年减少。总人口减少数的具体情况是,死亡数超过出生数的 “自然减少 ”为 60.9万人,出境者超过入境者的 “社会减少 ”为 3.5万人。日本人的人口为 1.2278亿人,减少了 61.8万人, “自然减少 ”急速增多,少子化很明显。外国人减少了 2.5万人,为 272.2万人。减幅扩大是受到了政府因新冠疫情而限制外国人入境的影响,反映了疫情的严峻程度。按都道府县来看,东京是近 26年来首次出现人口减少。需要在人口减少的形势下维系社会的措施。日本长期处于人口增长放缓和负增长的情况,一方面给消费增长带来压力;另一方面,人口结构的改变,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都带来严重的挑战。
斯里兰卡遭遇独立以来最严重经济危机 斯里兰卡正遭遇自 1948年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并首次处于债务违约的边缘。斯里兰卡表示,它拖欠的外债将达到 510亿美元。据路透社 4月 13日报导,斯里兰卡正在寻求印度的帮助,以展期约 20亿美元的欠款,包括欠亚洲清算联盟( Asian Clearing Union)的款项。有消息人士透露,印度愿意再向斯里兰卡提供多达 20亿美元的财政援助,同时还提供食品和燃料方面的支持。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称,斯里兰卡发出的关于拖欠债务的警告令人担忧,但“我们仍然可以给他们多达 20亿美元的掉期和支持。 ”印度方面的反应是积极的,迄今,印度已承诺向斯里兰卡提供 19亿美元的贷款、信贷额度和货币互换。作为在斯里兰卡的投资大国,中国已经提供了 13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和 15亿美元的人民币互换。近日,斯里兰卡驻中方大使帕里塔 ·科霍纳希望中方能够提供 25亿美元经济援助。他表示,该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希望中方能够提供 10亿美元的贷款,让他们偿还今年 7月份到期的债务,另外提供 15亿美元的贷款,用来购买中方的纺织品等产品。科霍纳称,斯里兰卡正在陷入绝境中,考虑到两国关系,他相信中方会给他们正面的回应。科霍纳透露,上周他已经获得了中方的正面回应,双方正对借贷合同进行研究。分析人士指出,斯里兰卡的经济问题,与该国大量负债搞建设有关。但是,负债搞建设是有规模条件的。斯里兰卡的问题就是,其经济规模不够支持其负债开发。一旦爆发经济危机,它需要的援助,可能远比大项目投入开发的资金要多得多,这样就会造成大项目毫无前景可言,进而失去经济远景。对于中国在该国投资的大项目,这是一种潜在风险。
多重因素叠加使全球车企短期难恢复产能 自 2021年以来,日系车企已多次遭遇停产或减产。而产能受限的负面影响,在销售端正逐渐凸显。最新数据显示,在截至今年 3月底的 2021财年,日本国内新车销量约为 421.58万辆,同比减少 9%,创下 45年来的最低水平。在日本八家主要车企中,除三菱外,其余七家车企销量均出现下降,其中马自达销量降幅最大,为 16%;丰田销量下滑 9%。丰田表示, “受疫情、半导体短缺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几个月我们仍有可能降低生产计划 ……。预计芯片供应短缺的状态不会很快得到解决,可能会延续到下一个财年。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受 “缺芯 ”困扰的远不止日系车企。据路透社报道,宝马表示,汽车行业的半导体短缺可能会持续到 2023年,并称, “我们现在仍处于芯片短缺的高峰,预计将从明年看到情况有所改善,但到 2023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芯片短缺问题。 ”大众汽车则表示,到 2024年芯片依然是供需不平衡的境况。根据预测公司 AFS最新数据,截至 3月 20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为 115.84万辆。全球汽车产业链除了受到疫情、供应链影响之外,还受到国际局势的巨大影响。俄乌局势下,生产车用电池所需要的镍的价格已升至去年的两倍以上,这无疑将推高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 AFS预计,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将攀升至 188.42万辆。要指出的是,这些因素产生的叠加影响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冲击是系统性的,因此短期内难以恢复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