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动物,学名凡纳滨对虾,又称白皮虾、白对虾,作为养殖界高度关注的高产养殖虾种,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使其成为全球三大养殖对虾虾品种之一。南美白对虾,起源于太平洋西岸,从秘鲁北部延伸至墨西哥。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中国,经过90年代初期的人工繁殖成功,到2000年后开始的大规模养殖,南美白对虾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水产养殖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美白对虾的引进以及在中国的发展,从起步到快速发展且大面积铺开来进行养殖经历了一系列过程:
引进与早期尝试(1988-1992) 1988年7月,南美白对虾首次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夏威夷成功引进到中国。这一步骤为中国的南美白对虾养殖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说法首批南美白对虾是由德克萨斯州引进)。1992年8月,在经过四年的研究和尝试后,中国科学家在人工繁殖南美白对虾方面获得了初步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在南美白对虾繁育技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技术突破与产业初形(1994-1999)
1994年,人工育苗技术进一步成熟,中国开始获得小批量的南美白对虾虾苗,为后续的规模化养殖奠定了基础。
自南美白对虾育苗取得初步成功之后,江苏省的大丰县和山东省的文登市等沿海地区进行南美白对虾的试养,并取得了成功。2000年樟州市水产站黄富钦利用浓缩海水进行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100多千克,亩纯利3000多元。同时在内地也都在探索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养殖,据报道,2000年山东海水养殖研究所张欣在江西省南昌市将军洲良种场,将纯淡水加矿物盐调配后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广西水产研究所将虾苗进行淡水驯化后,在淡水池塘中进行养殖。
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广东省深圳市的天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三高海洋生物技术公司合作,成功引进了美国的SPF(无特定病原体)南美白对虾种虾及其繁育技术,这一突破极大提升了南美白对虾苗的质量和养殖的安全性。正是SPF种虾的引进,使得中国乃至全球的南美白对虾养殖迎来了质的飞跃,成功率、产量、商品虾规格都大幅提高。回顾这段历史,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到优质种苗对于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性。
产业快速发展期(2000年至今)
2000年,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早期的虾苗价格高达400-600元/万尾,到2001年,价格基本稳定在200元/万尾左右,反映出产业的逐渐成熟和规模化生产的初步形成。
2000年以后,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业链的完善,中国的南美白对虾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各相关行业,包括苗种生产、饲料、动保产品、渔业设备及加工流通等,均实现了快速发展。在高峰期,中国的南美白对虾年产量达到了惊人的200万吨(中国渔业年鉴,2021),使其成为国内水产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 |